sample

LP banner LP banner

讓我們了解在海外用餐時的禮儀吧!來比較各國之間的差異。

由於世界上有許多種語言,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都各不相同。

在世界各地都有各自的「飲食文化」,所以用餐時的禮儀也是五花八門。有些國家認為很好的用餐禮儀,到了其他國家可能就會被覺得不恰當。

剛好新冠疫情結束了,我想有人考慮要到海外旅行或移居海外,出國最讓人開心地果然還是「吃」對吧?

如果你在旅行的話,應該會期待能吃到什麼料理,如果你要移居到其他國家的話,我認為能夠長期接受那個國家的料理是很重要的。

筆者已經移居到馬來西亞一年了,我發現馬來西亞是一個可以輕鬆享受到馬來、印度、中國等各國美食的國家。

在馬來西亞吃飯時,有時你會拿到刀叉,有時你會拿到一雙筷子,當我去一間印度食堂的時候,我還看到很多人用手吃飯。

這篇文章我會跟各位提到海外的用餐禮儀,也會跟各位介紹各國之間的用餐禮儀差異。

 

Contents

各國的用餐禮儀差異

 

雖然說是海外,但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國家。我們主要先考慮台灣人旅行或移居的主要國家,比如:美國、歐洲、北亞、東南亞、印度等國家。

 

日本的禮儀

 

首先是日本。

回顧我們知道的日本用餐禮儀,我們能感受到它與國外的不同。稍後我們會用英語試著表達看看。

大致上如下方所示:

• 有「我開動了」和「謝謝招待」等問候語
• 吃飯時端著飯碗和湯碗
• 正確的拿筷子(有各種NG行為,例如用筷子把盤子拉過來、穿刺食物、用筷子在菜上翻來翻去、咬筷子、避免直插筷子……等)
• 餐具的配置是有規則的(左手邊是飯、右手邊是湯、小菜在後面)
• 拿取餐具需要避免發出喀搭聲
• 吃東西時不要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麵類除外,發出簌簌聲是OK的)
• 吃飯不留剩菜是最理想的(出發點是為了不造成浪費)

「我開動了(itadakimasu)」和「謝謝招待(gochisousama)」是最廣為人知的日本用餐禮儀問候語。經常可以看到外國人吃力地用著筷子想要像日本人一樣自然使用筷子的場面。

筆者和一個印度人與一個中國人一起住在馬來西亞的合租房裡,每到周末就會和他們的朋友聚在一起,所以經常會一起吃晚餐。

 

美國的禮儀

 

刀叉的使用方式

日本和歐美國家的用餐禮儀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從筷子換成了刀叉

眾所周知,西餐具是由外到內使用,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在吃魚跟肉的時候不要一口氣就切小塊,而是分好幾次切塊。

重點是將刀子放在旁邊,把叉子換到右手吃

但是,也有不換手使用,而是將叉子像鉛筆一樣握住的風格。(英國風)

用餐時的暗號是把刀叉放在盤子邊緣擺出八字形的感覺,這表示你正在吃。吃完後把刀叉放在三點鐘的方向,就是跟服務生表示你用完餐了。

盤子的拿法

沒有像日本那樣的習慣。

作為國外用餐時的禮儀,不僅在餐廳,在朋友家也是,千萬不要端著盤子用叉子吃飯

義大利麵的吃法

不會像日本一樣用叉子和湯匙吃,只會用叉子把麵捲起來吃。

湯的喝法

在思考世界各地的餐桌禮儀時,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喝湯時發出聲音是NG的行為。而且要由裡到外舀起來喝。

呼叫店員的叫法

不用像日本常見的那樣說「不好意思」,只要輕輕舉起手並用目光告訴服務生就好了。

 

英國的禮儀

 

因為與美國的禮儀相似,所以我只介紹不同的地方。

 

刀叉的使用方式

在切完肉或魚之後,不要把叉子換到右手,而是直接用左手拿叉子盛著吃

用餐時的暗號和美國一樣擺出八字形,完全地放在盤子的正中間。吃完後的暗號則是把刀叉分別縱向擺在四點、六點鐘的位置

這種「左手持叉,右手持刀,中途不換手用到最後」是英國正式的餐桌禮儀,如果是在休閒餐廳的話,把叉子換到右手使用似乎也沒有問題。

「用叉子盛食物吃」也是一樣,說實話用叉子的腹部盛食物肯定更容易吃。

比起這些,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不要一下就把肉切小塊,或是不要在切肉時發出聲響。

關於日本和西式用餐禮儀之間的差異,是否明白了?

那麼接下來介紹亞洲篇

 

中國的禮儀

 

一起來看亞洲國家,和日本一樣使用筷子,但是它們之間有什麼差別呢?

 

筷子的用法

吃中菜的時候經常會相互分食,用自己的筷子去分食物也是OK的

用餐時筷子是擺縱向的,吃完後是擺橫的

餐具的用法

與日本相似,不會把大碗端起來吃,只有飯碗大小的碗才會用手端

最後要剩一點菜

把飯菜吃乾淨,不留任何一點剩菜在日本是一種美德,但是在中國剩下一點菜則是「已經吃得很飽、很滿足了。」

 

韓國的禮儀

 

接下來是韓國,會以日本與中國為中心來介紹它們之間的不同。

 

筷子和湯匙的用法

在韓國吃飯是使用湯匙,筷子則是用來夾小菜用的

餐具的用法

因為韓國的餐具是銀色金屬製的,所以不會端起飯碗吃飯

吃飯發出聲音是好的表現

這是和日本最大的不同。

在日本吃飯時發出咕嚕咕嚕聲會給人很差的印象,但是在韓國卻不一樣,這反而是一種表達「好吃」的行為,會給人留下不錯的印象

就像日本人在國外吃麵或喝湯時發出漱漱聲是NG的行為,所以我認為差不多是同樣的概念。

順帶一提,馬來西亞是多民族居住的國家,所以大家吃飯時是會發出聲音的。

 

印度的禮儀

 

印度人常給人一種隨時都在用手吃咖哩的印象,但那不是絕對的,麥當勞在當地也是很平常的存在。

 

基本用右手吃飯

在印度教的教義中左手代表不潔(上廁所時處理穢物才會用),所以吃飯時只會用右手。這點在伊斯蘭教也是一樣。

話雖如此,但這不是絕對的,在分食東西時還是會用左手來輔助。

湯匙和叉子的用法

並沒有規定不能使用,也有人用叉子或湯匙來盛食物。實際上馬來西亞的印度餐廳也有提供湯匙和叉子。

但是,如果是去路邊攤的話,也經常會聽到店家笑著跟你說:「我們沒有提供湯匙跟叉子,你可以去那邊的水槽洗手然後用手吃。」

分享食物的行為是NG的

跟不能用左手吃飯一樣,在印度只要有跟人的嘴巴接觸的東西都會被視為不乾淨,自己盤中的食物是不會互相分享的

剩食物下來是失禮的

在印度剩下食物是很失禮的行為

 

用英文傳達日本的用餐禮儀

 

那麼就讓我來跟大家說明如何用英文介紹日本的用餐禮儀吧!

請記住我前面介紹到的項目,也有一些是日本獨有的東西喔。

對英語圈的外國人而言,日本和世界各國的飲食文化和禮儀之間的差別是很令他們感興趣的。

Basically, Japanese say Itadakimasu before meals and Gochisousama after meals. Which is not a spiritual reason, we just say it like a greeting.
基本上日本人會在用餐前說「itadakimasu(我開動了)」,用餐完後會說「gochisousama(謝謝招待)」。
這沒有什麼宗教上的含義,就只是一種問候語而已。
It is good manners to pick up bowls when eating rice and miso soup.
吃飯和喝味噌湯時用手端碗是一種禮儀。
Japanese use chopsticks; there are some manners. Bad ones are the following: to pull dishes with them, to bite them, to wave them over meals while thinking about what you want to eat, to stick meals with them like a fork, and so on.
日本人在用筷子時有很多規矩,以下是被認為不好的行為:
用筷子去拖拉盤子、咬筷子、一邊想著要吃什麼一邊翻弄飯菜、像叉子一樣刺食物……等等。
You had better use shared chopsticks and not use your own when you take meals from a large shared dish.
在夾大盤子內的菜時,不能用自己的筷子,要用公筷比較好。
You can make slurping sounds when eating noodles. But we don’t make chewing sounds.
吃麵時發出漱漱聲沒關係,但是發出咀嚼聲是不行的。
Eating up is a good manner in Japan
在日本把料理全部吃完是有禮貌的表現。

 

總結

 

這次介紹到的東、西方用餐禮儀之間的差異你覺得如何呢?

我覺得餐具類的用法會因為國家的不同而有各式各樣的差異,除非你今天到一家非常高級的餐廳用餐,或是被上流社會的人士招待到家裡,否則你不需要擔心你的禮儀有沒有到位。

我認為每個人多少都能互相理解文化之間的差異,表現有一點差異還算是容許範圍之內。

但是,在日本以外的地方吃麵發出聲音是不行的,所以在吃義大利麵的時候要注意一下比較好,同時也要尊重一下別人的宗教規定比較好(例如在印度用左手吃東西是不行的)。

還有,除了日本以外的亞洲人並沒有那麼在意吃飯時發出咀嚼聲,而英語圈的國家在吃飯時喜歡聊天同樂,我想提前知道這些差異也不錯呢。

LP banner
本文作者

◇經歴 在初次就業的公司中,於澳大利亞人上司的指導下工作。 與海外客戶通過郵件和電話的交流對我來說是家常便飯。 目前我不僅擔任網頁作家,也是英語和中文的翻譯者。 ◇資格 具備參加TOEIC、TOEFL、IELTS等考試的經驗 ◇海外經驗 學生時代曾經在英國留學,還去過亞洲多個國家旅行並進行實地考察。 也有在實地考察中使用英語進行採訪的經驗。 ◇自我介紹 小時候曾在一位美國老師的英語會話教室上課,大學時期則有英國留學的經歷,剛開始工作時的上司是澳大利亞人,因此與英語有著多種接觸。擅長閱讀英語,每天都閱讀英文書籍。請多多關照!

分享這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