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

LP banner LP banner

你知道「cosplay」是日本人發明的英文單字嗎?

今天要討論的單字是年輕人最有共鳴的「cosplay」

「cosplay」指的是以完整的化妝、扮相,讓自己化身為漫畫或電影人物,中文一般叫做「角色扮演」。

其實這個字最早是由日本人所創造出來的,那你會不會好奇,英文母語人士究竟聽不聽得懂呢?本文會探討角色扮演的英文用法、由來、以及外國的風行程度,做一番完整的剖析。

請各位千萬不要錯過。

 

角色扮演的英文怎麼說?

 

前面已經說過,cosplay其實是日本人創作出來的英文單字,不過現在其實連英文母語人士都已經接受了這種用法。

它是角色扮演原文「costume play」的簡化版本。

 

cosplay的用法

 

cosplay這個字可以當動詞,也可以當名詞使用。以下先從名詞用法開始介紹。

cosplay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y裡面的名詞定義如下:

the activity of dressing up as a character from a film, book or video game
「裝扮成電影、書籍、或電動裡面人物的行為方式」

它的用法可以參考以下例句: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his cosplay.」

至於它在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y裡面的動詞解釋則是:

to take part in cosplay (= dressing up as a character from a film, book or video game)
「參加扮裝活動、扮裝」

請參考例句用法

「Two girls cosplayed as famous Disney cartoon characters.」

也就是在動詞後面加上as,來帶出所裝扮的角色名稱,相當於「裝扮成〇〇」。

請把它當成固定的片語用法記下來。

另外,

第三人稱單數要用cosplays
過去式是cosplayed
現在進行式則是cosplaying

「cosplay」的重音在第一音節,不過英式發音和美式發音上略有不同。

 

作角色扮演的人怎麼說?

 

其實很簡單,就叫做「cosplayer」。

 

cosplay是一個廣泛使用的用法嗎?

 

既然cosplay已經是國際通用的單字,那麼是不是每個外國人都聽得懂呢?

換句話說,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一般性的英文單字嗎?

最符合事實的答案應該是,原則上還是以年輕一輩的族群比較可能認得這個字。

當然我們都知道,日本的動漫文化早已經是全球性的風潮,也不再只限動漫迷會去參與角色扮演。

不過,年長者和這種文化接觸的機會畢竟還是比較少。

因此,如果想要和長輩說明什麼是角色扮演,不妨參考以下說法:

「dress up as a cartoon or movie character」

用這種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說明,應該就比較容易讓對方理解了。

 

國外的cosplay實例

 

筆者目前定居於紐西蘭,就曾經發生過這樣的小故事。有一天,一個紐西蘭朋友忽然告訴我說:「下次,我們這些橄欖球隊學生的家長要辦一個以日本為主題的扮裝活動」。

當時2019年的世界盃橄欖球大賽正要舉行,日本剛好是主辦國,所以我想想也覺得蠻合理的。

因此,我就幫忙他找了許多和日本文化相關的角色扮演照片,他們看得都很興奮。

話說,cosplay並非一定要是狹隘認定的動漫角色,也可以當作是「主題性的扮裝派對」。

說個題外話,在紐西蘭會定期舉辦叫做armageddon的盛大慶典活動,它是一場大型的動漫或電影角色扮演派對。

每到這個時候,全國各地的扮裝玩家、或是對這種主題有興趣的人都會蜂擁而至。

我曾經偶然路過會場,對於所看到的各式各樣有趣扮相印象深刻。

每次活動結束之前,還會選出最佳裝扮獎,總是大家最期待的高潮時刻。

我還曾經試著搜尋有關角色扮演的當地臉書粉絲團,果然就跳出「Cosplay NZ public group」這個社團。

社團裡面滿滿都是各種角色扮演的作品介紹,還會定期舉辦同好會,看起來非常有趣。

 

cosplay和萬聖節的關係

 

近年來,台灣也越來越流行萬聖節文化。

雖然萬聖節原本是慶祝秋收的節日,不過對大部分台灣人來說,它基本上就是一個「一年一度可以扮成鬼怪的外國節日」。

紐西蘭則是一直到最近才比較流行過萬聖節。

根據當地人的說法,大概是近十年才開始這個風潮。

話說,本來就不是全部的英語系國家都會慶祝萬聖節。在美國,萬聖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紐西蘭人則把它看作是外來文化。

雖然很多紐西蘭人都覺得這種「扮成妖怪逛大街」的活動還蠻有趣的,不過不這麼想的人也不在少數。各位知道原因嗎?

 

萬聖節的起源

 

萬聖節起源於古代的凱爾特人的一種祭典活動,是以活體獻祭的一個惡魔崇拜性宗教儀式。

結果到了天主教和基督教時代,萬聖節變成是慶祝秋收、驅趕惡靈的節慶活動。

考量到它最早的起源,很多基督徒把萬聖節視為異教徒的節日。

越是信仰虔誠的基督徒,基本上就可能出現越強的排斥心理。

在紐西蘭,大部分人都是信仰基督教,因此對他們來說,萬聖節絕對不能算是一種單純的「扮裝活動」。

甚至很多教會會選擇在這天,舉辦完全相反概念的聚會活動,稱為「light party」。

活動中會準備許多遊戲道具和零食點心,讓來的孩子們就算沒有去過萬聖節,也能夠度過開心的一天,可說是煞費苦心。

因此,下次出國要是有機會參加萬聖節的慶祝活動,別忘了用更包容的心來尊重每個文化的不同背景。

 

cosplay的語源和由來

 

前面已經說過cosplay已經是世界共通的文化認知,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costume-play這個字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英文語源

 

Costume-play這個用法由來已久。

不過它和我們今天認知的意思不太一樣,並不是「仿照特定的人物角色去作扮裝」,而是穿上古早年代的服飾,進行類似古裝劇之類的戲劇表演。

Cosplay現在已經被認可是一種正確的英文用法,那麼它的原型單字costume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Costume的字根來自拉丁語系,不過之後被法語、義大利語沿用並加以改造,才變成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寫法。

和它來自同樣語源的單字還有好幾個,包含:

Customs ‥關稅
Customer‥顧客
Customary‥習慣性的
accustom‥使習慣

這些單字的共通點就是都和「重複性動作、習慣」有關。

Costume最早的用法是用在「customary dress/clothes」,表示能夠反映出特定年代或風格的繪畫、雕刻等藝術作品,據說是美術相關用詞。

隨著時間過去,它逐漸被當成古裝劇裡面的古代服飾用法,演變至今就變成「衣服、服裝」的意思了。

 

它和masquerade之間的差異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過masquerade這個字。它也是扮裝的意思,和cosplay意思很接近。不過如果從字義來看,就知道兩個字有什麼不同了。masquerade定義如下:

a type of party where people wear special costumes and masks over their faces, to hide their identities
「一種派對活動。與會者會穿上特殊服裝、戴上面具來隱藏自己的真實身分」 

換句話說,cosplay主要是為了讓自己化身為喜歡的角色而打扮,masquerade的關鍵字則是必須「把臉遮住」。

感覺上,是不是很像古代貴族會舉辦的一種宴會形式呢?

另外,這個單字還有另外一種延伸解釋,就是

a way of behaving that hides the truth or a person’s true feelings
為了隱瞞真相或是隱藏真實感情,所做出的行為表現

所以,這個字帶有一種和Cosplay不一樣的神祕氣息。

 

總結

 

以上就是有關cosplay的完整介紹。我們從它的單字用法、由來,一直到國外的角色扮演文化都討論到了。

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你至少知道了這個字原來是發源於日本,而且和萬聖節裝扮哪裡不一樣的種種小常識。

之後,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只要看到角色扮演的人,就可以再回想一下今天學過的內容囉!

LP banner
本文作者

◇經歴 曾在觀光業和英語會話學校工作超過5年,也在社交媒體上發佈關於英語學習的內容。 ◇資格 ・TOEIC950 ◇海外經驗 曾有過美國地區的短期語言留學經驗,已經去過5個以上的國家旅行。 ◇自我介紹 通過電影和音樂了解了英語的樂趣,學生時期修過英語口譯課程!之後從新入職至今都從事與英語相關的工作。即使現在身處台灣,也在尋找提升英語能力的方法,每天都在努力學習。夢想是環遊世界遺產和電影取景地,以及在百老匯觀賞所有的音樂劇作品!

分享這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