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

LP banner LP banner

有時候我們在中文裡會使用模稜兩可的表達。 比如,「能去的話就去」,那是去還是不去呢?

想跟外國朋友表示「如果可以的話我就去」,用英語怎麼說?

我們有時候在中文裡會使用模稜兩可的說法。 比如「能去的話我就去」,那是去還是不去呢?

如果對方邀請我們參加聚餐,但我們想拒絕,就可以回答「如果能去我就會去」這種含糊的回答。而且大家應該也聽過這種回覆吧!

這句話有時是代表字面上的含義「如果方便的話我會去」,但因為怕傷害對方而不好意思直接拒絕,所以不會說的太清楚,像這樣婉拒的狀況也很多。

這樣特有的中文表達「能去就去」,可以用英語表達出來嗎? 另外,又該用怎樣的方式傳達給外國朋友呢?

這次我們就要學習用英文表達「如果能去我就會去」這個說法

 

「能去就去」的獨特之處

 

首先我們要好好理解「能去就會去」這句話本身的含義。

在台灣,與身邊的人和諧相處,不傷害別人的尊嚴是非常重要的。

有時候與其明確表示YES·NO並提出自己的主張,不如使用模稜兩可的說話方式,在不傷害對方的前提下進行平靜的對話。

比如「沒關係」這個說法,其實包含了「ok」跟「不需要」兩種意思。

A先生:「這樣可以嗎?」
B先生:「嗯嗯,沒關係。」 →OK的意思
A先生:「要不要去吃午餐?」
B先生:「啊,沒關係。」 →不去的意思

像這樣,在同一句話裡可以讀出多個含義的表達就被稱為「模稜兩可的說話方式」。

要讀懂這種含糊語意所傳達的意思,需要從對話的流程、語境、以及對方的表情等,來推斷真正的意思。

雖然中文裡有很多這種含糊表達,但外國朋友一致認為「能去就會去」這個表達非常難懂。

例如以下對話,您對B先生的看法是什麼呢?

A先生:「嘿!禮拜日大家要一起去看電影,B先生你一樣不來嗎?」
B先生:「啊,能去的話我就會去。」

看到這裡,有人會認為「B先生應該會來」或「B先生有來的打算」,但也有人會認為「這樣就是不來了吧!」

相信現在大家都能理解這一點了,「能去就會去」這個說法代表以下2個完全相反的含義。

①如果時間合適的話就去。
②不管時間是否合適,都不想去。

的字面意思為「如果能去的話」=條件和時間合適的話就會去,是本來就沒有去的打算,也就是拒絕的意思。

就像「沒關係」一樣,「能去就會去」是個有多種含義的說法,但在使用場合跟細節差異上有很大的不同。

據說「能去就會去」對於北部人而言,幾乎沒有出現的機會跟打算。

對南部人來說,這句話則代表「如果方便的話我會去」這樣積極層面的意思。

但不管如何,我們主要還是必須看說話者的個性和當下的語意,去判斷對方的意思,才不會造成誤會。

 

「能去就會去」的英語表達是什麼?

 

由於「能去就會去」有多種含義,所以很難用1個英語表達來呈現,實際上每個意思都會使用不同的英語說法。

請看以下介紹的用法:

 

I’ll go if I can.

 

如果是作為字面意思上的「狀況允許就會去」這樣的積極回覆,可以用英語表達如下:

I’ll go if I can.
如果可以的話,我會去。

=能去的話就去。

這句話使用了表示「如果~的話」這個條件的「if」,代表「如果能去的話就會去」這種關於未來的意志。

被朋友邀請外出遊玩、被上司或同事邀請去酒會等狀況,我們可以表示「因為計劃還不明確,所以不能斷言是否會出席 ; 但如果情況允許的話就會去」這種細微差別,是個相當適合的用法。

順帶一提,如果想補充說明,比如「我能去的話會聯絡你」的「I’ll go if I can.」,我們可以使用以下的措辭:

I’ll let you know if I can.
如果可以的話,我會告訴你。

=如果能去的話,我會跟你聯絡。

另外,如果是不管去與否都會清楚告訴對方的情況,我們也可以這樣表達:

I’ll let you know if I can or not.
不管我去不去都會告訴你。

=知道能去與否的話,我會跟你聯絡。

 

I’ll try to make it.

 

如果把「能去就會去」看成是「為了去而努力」、「也許去不了但想去,所以會試著安排」這樣積極的回答時,「make it」 是個推薦使用的表達。

「make it」在對話中代表「出席(派對和會議)/參加」的意思。 英英字典裡的記載如下:

make it
(spoken) to be able to go to an event, meeting, etc that has been arranged
摘自朗曼英英字典(https://www.ldoceonline.com/

如果我們被邀請參加某個活動:

I’ll try to make it.
我會排除一切行程並出席。

=能去的話就去。

另外,如果是必須確定行程才能安排的狀況,像是「不知道能不能去」,我們可以如下表達:

I’m not sure if I can make it.
我不確定我能不能去。

使用「是否」的「if」表示「I can make it」(可以出席)這個說法,就是在傳達「I’m not sure」(不確定)的意思

「make it」不僅用於「能去就會去」這種未來的狀況,也能用於無法出席活動、無法前往道歉,或是向前來參加活動的人表示感謝等場合,請記住這個便利的用法!

I’m so sorry. I can’t make it to the party tomorrow.
我很抱歉。 我明天不能去參加派對了。
I’m so glad you could make it.
我很高興你能來。

 

I wish I could go but…

 

「I wish I could go but…」是使用假設法的「if」,來表達「如果能~就好了(但實際上做不到)」這樣的心情。

透過這種可能性較低的措辭呈現出

「雖然覺得能去就好了,但是可能性極低」
=「幾乎不能去」
=「不去」

這樣婉拒的細微差別。

I wish I could go but I can’t.
我希望我能去,但我去不了。

「wish」有「希望、如果變成這樣就好了」的意思,所以增加了「如果能~就好了」這樣積極考慮的感覺。

雖然結局是以「I can’t」(去不了。「I can’t go」的縮寫形式)拒絕對方,但在此之前因為添加了積極感,所以表達出「溫柔地拒絕」。

這種英語說法「本來就不打算去,但想委婉傳達」,跟「能去就會去」可以說是相同的意思。

雖說有相似的含義,但並不是完全一樣。

用英文呈現的時候,雖然我們先以「I wish I could go」(如果能去就好了)作為前言來婉轉的傳達意思,但最後是明確表示「I can’t」(不能去) 。

另一方面在中文裡,即便不想去,我們在對話中也會用「去」來表示,並一直將「不去」的真實心情隱藏到最後。

因此,中文表裡不一的文化特徵,和明確傳達主張的歐美思維方式就出現了差異的部分,不過跟中文相比之下,因為英語明確表示了「不去」 的意思,所以因誤解造成的麻煩好像也變少了。

 

總結

 

這次我們解說了關於「能去就會去」的英語表達。

這也是中文特有的模稜兩可的說話方式,在英文裡並沒有完全相同的意思和用法,但我們可以透過以下短語:

・I’ll go if I can.

・I’ll try to make it.

・I wish I could go but I can’t.

來傳達同樣的細節。

請在每一次的英文會話練習中,多多練習嘗試本篇的用法吧!

LP banner
本文作者

◇經歴 曾在觀光業和英語會話學校工作超過5年,也在社交媒體上發佈關於英語學習的內容。 ◇資格 ・TOEIC950 ◇海外經驗 曾有過美國地區的短期語言留學經驗,已經去過5個以上的國家旅行。 ◇自我介紹 通過電影和音樂了解了英語的樂趣,學生時期修過英語口譯課程!之後從新入職至今都從事與英語相關的工作。即使現在身處台灣,也在尋找提升英語能力的方法,每天都在努力學習。夢想是環遊世界遺產和電影取景地,以及在百老匯觀賞所有的音樂劇作品!

分享這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