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曾看過「R.I.P.」這個英語表達方式嗎?或許它在台灣並不常見,但大家去英語系國家時就會發現,「R.I.P.」經常被刻在墓碑上、或常出現於社群媒體中。因此我們想,即使許多人已知道它原本的意思,但都應該還不知道「R.I.P.」在外國人之間也被當作「俚語」來使用吧!
這次文章,我們將解析「R.I.P.」的意思、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此外,文章後半段還會加碼介紹其他類似的常見英語俚語。希望大家在閱讀此文章後,都能在社群媒體發文、或撰寫郵件時,使自己的表達更接近母語人士喔!
目次 [hide]
「R.I.P.」是什麼的縮寫?
「R.I.P.」源自拉丁語「requiescat in pace」。它的英譯為「rest in peace」、並是目前最多人在使用的表達方式。
而「R.I.P.」在中文裡則直譯為「在寧靜中休息」、並意譯為「願逝者安息」、「願他/她安息」的意思。
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如上文所述,基本上「R.I.P.」即是一個「哀悼逝者」的表達方式。但由於現代英語中,也將「R.I.P.」使用於「俚語表達」的因素,導致大家必須注意「原意與俚語」之間的辨別使用。
當大家混淆使用它們時,可能會使「哀悼」的意思變為帶有「諷刺、或貶低意味」的無禮表達。例如,倘若您想向對方表達對「親屬過世的哀悼」時,不小心使用了「R.I.P. to you!(你也安息吧!)」的話,則會被理解為「惡意的挑釁」喔!
因此,為了避免大家混淆使用,我們將在以下詳細解說「R.I.P.」的正確使用方法。
「R.I.P.」的意思和使用方法
以下,我們將說明「R.I.P.」的基本意思、以及它在不同場合中的使用方法。
文章中,我們除了解析「R.I.P.」的基本意思之外,同時也會一併介紹「R.I.P.」作為「俚語」的使用方法。我們希望,大家都能在文後讓自己的表達更加自然、且流暢喔!
對逝者的哀悼表達
「R.I.P.」最常使用的場合即為「表示對逝者的悼念」。它經常被刻在墓碑上,也常見於報紙、或新聞標題中。而以上這些情況中,文章會將「R.I.P.」放在逝者的名字前後、或句子的最後。例如,新聞標題中的「R.I.P. Queen Elizabeth(願伊莉莎白女王安息)」、或新聞內文的「Queen Elizabeth has passed away. R.I.P.(伊莉莎白女王去世了,願她安息)」。
俚語表達
如上文所述,「R.I.P.」是一種悼念用語。但在近年來,外國人也漸漸將它作為「俚語」使用。
以下,我們將介紹幾種「R.I.P.」的常見俚語用法。
代表「完了…」、「GG了…」的用法
當「R.I.P.」作為俚語使用時,帶有針對「某事完蛋了、沒救了」的語意、並類似於中文裡的「死定了」、「GG了」、「完了」的意思。
例如,當手機掉入水中、或在遊戲中死亡等情境中,便可使用「R.I.P.」來表現。
R.I.P. to my phone. I accidentally dropped it in the bathtub!
我的手機GG了。我不小心把它掉進浴缸裡了!
帶有諷刺、惡意、或挑釁的用法
倘若大家對活著的人使用「R.I.P.」時,便可以表達出帶有「嘲諷、挑釁」的語意。甚至,還可能被對方解讀為是一種「惡意詛咒」喔!
例如,「R.I.P. to you!(你去死吧!)」便是一種帶有強烈語氣的表達方式。請大家務必小心使用喔!
網路上常見省略句點的「RIP」!
「R.I.P.」為「requiescat in pace」、或「rest in peace」的縮寫、並在一般情況下都會帶有表示省略詞彙的「句點」。因此,它的正確寫法應為「R.I.P.」、並以字母本身為發音。
然而,現在許多網路和社群媒體中,卻經常出現「R.I.P.」省略了「句點」、並以「RIP」來表現的情況。雖然「RIP」和「R.I.P.」之間的意思和發音並未不同,但由於原有的「rip」單字代表的意思是「撕裂、破壞」,因此當在文章中看到「RIP」時,大家就必須小心、並根據上下文脈來判斷此時的「RIP」代表的真正含義。
網路和社群媒體中常見的其他「網路俚語」
以上,我們了解了表示哀悼的「R.I.P.」基本意思、以及它在英語俚語中的使用方法。但其實在英語世界中,除了「R.I.P.」之外,還有許多在網路和社群媒體中經常出現的縮寫和俚語喔!
倘若,您經常關注國外藝人、模特兒、或網紅的社群媒體的話,就應該已經知道還有好幾種「網路俚語」的縮寫表達了吧!我們想告訴大家,當您了解這些「網路俚語」後,絕對讓您的對話更貼近外國人的表達喔!
接下來,就讓我們介紹幾個常見的「網路俚語」、以及它們各自的使用方法吧!
lol
「lol」為「laugh out loud」的縮寫、並直譯為「大聲笑」。而「lol」在網路上的意思也相當於中文裡的「大笑」、或「www」的意思。
然而,由於「lol」已在國外流行了將近 20 年,因此現代年輕人比起用這個感覺有點過時的「lol」,更傾向使用「emoji(表情符號)」、或「haha」來表達「大笑」。
btw
「btw」為「by the way」的縮寫。它通常放在句首、或句尾來代表「順便問一下」、「對了」、「話說回來」的意思、並適用於「轉換話題」的情境中。
例如,當大家想轉到下一個話題時,便可使用「BTW, did you see the news?(對了,你有看到新聞嗎?)」、或「Why didn’t you call me back, btw?(順便問一下,你為什麼不回我的電話呀?)」來表現。
其中,第二個例句中的「btw」雖然可有可無,但當大家加上「btw」時,便可使自己的語氣減少質問的嚴厲感、並讓對方聽起來比較輕鬆、且順耳喔!
pls / plz
「pls」和「plz」都是「please」的縮寫、並常用於「請求、或拜託對方做某事」的情境中。其中,由於這兩個寫法沒有任何區別,因此大家便可依照個人喜好來選擇使用它們。
此外,倘若大家想要加強「拜託」的語氣時,也可將「z」多次重複、並寫為「plzzzz」來表達出「懇求」的意思。
這邊提醒大家,雖然「please」本身適用於正式場合中,但由於縮寫的「pls/plz」較為口語化,因此建議大家最好避免使用在正式場合中、並改在「親友輕鬆聊天」的情景中使用喔!
r&u?(are→ r / you → u)
非正式的網路聊天中,「are」常會被縮寫為「r」,而「you」則會被縮寫為「u」。這樣的使用方法優勢在於能「快速打字」、並在美國青少年之間特別流行。例如,「What r u doing now? (你現在在幹嘛?)」、或「r u kidding me? (你在開玩笑吧?)」。
然而,由於這種寫法過於隨意,因此請大家不要在正式場合中使用喔!
idk
「idk」為「I don’t know」的縮寫、並代表「不知道」、「不清楚」的意思。
雖然「dunno」也可以表達出與「idk」相同意思。但由於它的說法比「idk」更口語化,因此比起網路文章,「dunno」則會更常出現於口語對話中。
這邊值得注意的是,雖然「idk」是用來表達「我不知道」這個意思,但由於它有時也帶有「敷衍」的語意、並像是在說「我懶得回答」的感覺。因此當大家在使用它時,請務必要視「對象和場合」來使用喔!
文章到目前此為止,我們介紹了網路和社群媒體中經常使用的「網路俚語」。不知道大家看過其中幾個呢?
這些俚語,不僅能讓您在SNS上的交流更加流暢,也同時有助於您加快回應速度喔!
「俚語」基本上即是一種用於「朋友之間」等…較為輕鬆的對話場合。因此請大家特別注意!倘若大家誤用於「正式場合」的話,將會讓人覺得您不太有禮貌喔!
此外,倘若大家沒有充分理解「俚語」的意思就隨意使用的話,也可能會在無意間傷害到對方,甚至還會讓人覺得您的表達很奇怪…。因此,請大家在使用所有俚語之前,請先務必理解它們的真正含義。
總結
這次文章,我們解析了英語系國家中「R.I.P.」的使用方法、以及解說了它的原意、以及作為俚語時的意思。此外,我們也在文章後半段,一起學習了許多其他常見的「網路俚語」。
當大家能夠自然地在郵件、或訊息中運用這些俚語時,將能使您的對話更接近外國人的流暢度、並進而大幅提升自身的英語表達能力。我們建議,大家可從身邊的人經常使用的俚語、或自己覺得容易上手的俚語開始著手使用喔!現在,就讓我們將「俚語」融入自身的日常交流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