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學英語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困擾「我很努力學習,但就是說不流利」。
本篇記事就要對這些朋友解說
・會說英語的人有哪些共同點
・提升英語能力的步驟
目次 [hide]
會說英語的人有什麼共同點?跟性格無關?
在解說之前,我們先考慮一下會說英語的人有什麼共同點。
想想身邊有沒有這樣一位能說一口流利英語的朋友。
從海外歸來的人、平時工作需要用英文的人、在國外居住/生活過的人、另一半是外國人的人、長期學英語的人、經常參加國際交流活動的人等。
有很多不同的情況,但可以重新表述如下:
・處在一個可以使用英語的環境裡
・長期接觸英語
・無論如何都會採取行動
這些都是特點。
這些元素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
・一定要花更多時間接觸英語
要能說英語,重要的不是「性格」,而是「環境」。
只要是在台灣出生、長大,無論性格如何,除了特殊情況以外,任何人都會說中文。
所謂海歸之所以能同時說中文和英語,很大程度是因為環境的影響,不是性格的影響。
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可能很難,但改變環境是我們現在可以做的事。
在下一個章節裡,我們會介紹一些能夠創造這種環境的具體共同特質。
共同點1:目的明確(有必要)
會說英語的人,第一個共同點就是有明確的目的。
如果有明確的目的,設定目標和期限來實現這個目的通常會更容易。
比方說,想要出國留學研究某個專業領域的人,會在申請的截止日前努力學英語,以托福等分數來證明自己的英語程度。
因此我們需要分析自身目前的英語程度、缺乏什麼,以及需要做什麼才能達到目標。
正因為這種分析會讓我們清楚了解自己需要做什麼,所以可以為自己打造一個毫不猶豫、且更專注的環境。
此外,當感受到壓力去做某件事時,我們會覺得自己「必須去做」,這無意中有助於保持動力。
此外,如果這件事是有截止日期的話,我們也會指望「期限效應」。
考試的最後階段、7月31日的暑假作業、截止日前的報告和工作等,據說期限效應這樣的狀況總是能讓人集中注意力,並加快吸收的速度。
共同點2:將英語視為一種工具
在下面這句話的括號裡,您會放入「重要」還是「有價值」呢?
・這是爸爸送的()的手錶。
大多數人可能覺得「重要」比「有價值」更合適。
即便不知道它們之間的確切差異,但我們也會使用意思相近的單字。
同樣地,並不是每個會說英語的人都完全了解文法或同義詞之間的差異。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些能說得一口流利英語的人,其共同點就是「把英語視為一種工具」。
這不需要完美的文法,因為主要目的是溝通,而英語只是一種溝通方式。
雖不代表這可以忽視英語文法和其他科目,但重要的是別太糾結於我們不懂的部分。
視英語作為工具的另一點,我們可以說的是:如果無法用中文做到,那就英語就更不用說了。
比如在訪談中被問到意想不到的問題時,即使用中文也很難立刻回答;不常看新聞的人在被問及社會狀況時,可能會不知所措。
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會持續跟沒興趣的對象交談、即便是跟好朋友聊天,要是對話題不感興趣也無法熱烈起來。
這時候需要的是所謂的溝通能力,也就是認識到這是跟英語能力、或英語會話能力不同的能力。
共同點3:確實採取行動
英語流利的人第三個共同點為「實際上採取行動」。
會騎腳踏車的人並不會去學校學,而是自己練習,一直到會騎為止。
由此可見,任何人只要練習到能說得和母語人士一樣好(的確很難),都能說英語。
不過,這裡重要的是練習的「內容」。
戲劇性地說,學英語但不會說英語,就好比看了很多棒球比賽,但水平並無任何提升。
不是只有英語,任何事物只透過吸收,並不會有任何進步。
我們也要注重表現的部分。
希望自己會說英語,就必需練習口說。
有幾種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比如參加國際交流活動、使用app或社交媒體跟想要學中文的外國人聊天,或只是增加在學校的對話量。
不管怎樣,「Let’s take action」我們就動起來吧!
共同點4:不怕犯錯
最後,為了能夠流利地說英語,我們需要「fearlessness」——別害怕犯錯。
這和我們剛剛提到的「採取行動」很像,但為了真正採取行動,就不能害怕失敗。
回到上面腳踏車的例子,如果害怕摔倒而且從不練習,我們就永遠無法騎會。
在已經學過的東西上犯錯,確實會令人尷尬和不悅,尤其是在別人面前犯錯的時候。
不過,如果真的想流利地說英語,我們就應該盡量創造說英語的機會,就算失敗了也要發揮自己。
犯錯最重要的就是別無謂地沮喪,而是接受它,並繼續做該做的事。
如果說錯了,這是一個機會。
克服這些錯誤有助於提高我們的英語能力。
會說英文的 2 個步驟
前面我們已經討論了會說英語的四個共同點。
現在我們則要介紹具體步驟。
第一步就是「將英語融入生活」。
這裡要注意的一點是,利用閒暇時間學英語並不是解決辦法。
這不代表我們在通勤途中聽聽英文就好,而是用英語來做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情。
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真正生活在英語系國家。
如果有機會出國留學或去工作度假,不妨好好利用一下!
這可能有點困難,但我們可以想想在台灣能做些什麼。
假設身邊如果有會說英語的朋友,那您可以用英語跟對方聊天。
如果喜歡音樂,就試著聽西洋樂。
將手機上的語言設定更改為英語等。
從我們力所能及的事物開始吧!
不是學英語,將英語帶入生活,才是成為高階英語人士的第一步。
從小事做起
掌握流利英語的第二步是「從小事做起」。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突然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我們在影片裡看到的明星都經歷了初級~高階程度,現在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通常,我們學騎腳踏車時,是從輔助輪開始,等習慣了之後,再試著拆掉輔助輪。
參加英檢的人可能不會直接考高級,而是先考初級,再慢慢準備更高的等級。
首先,設定自己的最終目標,然後在實現目標的過程裡設定小關卡。
比方說,如果您的最終目的是有能力看無字幕的電影,那可以先看有中文字幕的,接著再看英文字幕,聽不懂的時候再看字幕。
而且,一步步完成這些小步驟會建立我們的信心。
我們不可能有天醒來,就突然會說英語。
在語言學習的過程,重要的是持續,每次都進步一點點。
「little and often fills the purse」
(常省小錢,成就大富)
讓我們牢記這一點,盡力而為。
會說英語的人的共同點 總結
這次我們解說了
・會說英語的人有哪些共同點
和
・提升英語能力的步驟
總結一下共同點
主要有四個原因:
・設定目標(有必要)
・視英語為工具
・實際行動
・別害怕犯錯
達到流利程度的步驟如下:
兩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