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到了接近尾聲的時候,新的一年也快來臨了!大家應該已經習慣周遭的環境了吧!
新時代的興奮是短暫的,對於明年準備高考的考生來說,也許正漸漸開始感到真實和焦慮。
高考英文題是由發音/口音、文法、閱讀理解等構成,但最讓大家困惑的應該是「排序」題。
本來就很困難且毫無意義的英語單字以脫節的方式呈現出來。
我們必須根據文法規則重新排列單字。
即便讀了參考書上的解說和攻略,但有時就是搞不懂,最後只能抱頭苦想。
所以這次我們要詳細介紹解決英語排序問題的方法!
先記住句型
解決「排序」問題的第一個關鍵是句型。
這個句型有固定的形式,數量也很少。
只要我們記住格式,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文法技巧,在會話方面也會有所幫助,不只強烈推薦給學生,也很適合社會人士。
理解句型對任何水平的學習者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
我們先記住以下4個單字的意思:
S Subject 主詞
V Verb 動詞
O Object 受詞
C Complement 補語
即使是初學者也多少聽過這些字,但有些人還是不知道該怎麼用。
我們要記住的關鍵是「用中文思考訊息」。
如果是中文,那大部分內容都可以直接理解。
就像以前在學校學過的一樣,我們知道主詞和述語的含義。
在「我走路」的情況下,是
我 = 主詞,
走 = 述語
動詞是詞性的類型。
這時候,走變成了動詞。
「走」既是述語也是動詞。
在「我投球」的情況下,變成
我=主詞,
扔=動詞
球=受詞
在「我把球投給弟弟」的情況下,就變成
我=主詞,
扔=動詞,
球=受詞,
再加上弟弟=受詞
有兩個受詞。
那「我是高中生」呢?就變為
我=主詞
是高中生=補語
高中生是一種狀態,並不是動作。
「補語」這個較陌生的字則是表達狀態、品質等意思。
那「我讓弟弟開心」這個狀況呢?會變成
我是 = 主詞,讓 = 動詞,
弟弟=受詞,
快樂=補語
將以上例句由上開始翻成英語,就是
「I walk.」(SV)
「I throw a ball.」(SVO)
「 throw my brother a ball.」(SVOO)
「I am a high school student.」(SVC)
「I make my brother happy.」(SVOC)
就像例句一樣,句型只有5個種類。
換句話說,不論哪種句子都屬於這5個類別之一。
我們要深刻理解這點來提升自己的基本功!
句型上該注意什麼?
順帶一提,SVOC句型的最後一個例句「讓~」是非常英語性的句子。
像「那件事讓我動搖」一樣,如果主詞不是人,在中文看來會有點混亂。
但事實上,那件事並沒有對我造成身體上的搖晃。
這時候我們要考慮一下 SVOC的句型。
特別是可以成為 SVOC 的動詞數量相當有限,比如 make/let/have等等,所以一定要記下來!
另外,英文和中文一樣,也有「倒裝」。
主詞、動詞、受詞、補語雖然顛倒過來,但句子結構是一樣的。
以「老師來了!」為例。
老師=主詞,來了=動詞
所以,這句仍然是SV。
這就是為什麼,
「Red is an apple.」即使是顛倒的句子,
也會變成an apple=主詞,is=動詞,Red=補語
代表它是SVC,跟「An apple is red.」是一樣的。
倒裝常常以否定的形式出現。
那麼其他文法要素,例如 to 不定詞和分詞結構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這些則是成為修飾語(M=Modifier),即使在意義上很重要,但在句型部分一般被認為是 SVOC 之外的「其他」。
以上就是句型的解說。
不管我們遇到多難的句子,請務必將其歸類為這5種類型。
這不僅跟排序問題相關,在其他問題方面也是個有用的知識。
讓我們掌握文法!
那麼,只要知道句型,就可以「完美」地解決排序問題嗎?不,完全不是這樣。
熟悉句型充其量只是基礎。
除了句型之外,我們還需要了解被動語態、to不定式、時態(現在完成式、過去完成式等)、虛擬語氣、分詞結構等各種基本的文法知識。
此外,為了辨別主詞,至少就常見動詞來說,我們需要記住第三人稱單數現在式、過去式和過去分詞等不規則形式。
to不定詞有3種類型:名詞用法、形容詞用法和副詞用法。
「to」是個介詞,經常出現在不定詞之外,因此了解這些差異是個關鍵。
虛擬語氣也很令人困擾。
如果使用現在虛擬時態,那之後的句子則採用未來式。
「If you see the sunset, it will be fine tomorrow.」
(如果你看到日落,隔天就會放晴)
那如果是過去式的虛擬語氣,後面的句子則是would (could)+動詞。
像「If I were a bird, I could fly.」
(如果我是一隻鳥,我就能飛。)一樣,是表達願望「如果能~就太好了」。
不知不覺已經超出範圍了,我們講到這裡就好,但這些細節會產生很大的作用。
此外,就像閱讀其他長篇文章一樣,我們對單字和慣用語的了解程度最終會對問題的排序造成影響。
排序的技巧是理解詞性、單字、慣用語等等,同時還要翻譯每個短語的意思。
這樣我們才可以理解整個句子並重新排列。
理解基礎之後,我們推薦大家使用練習排序的app。反覆練習才能找到語感。
問題區
希望大家對考試中常出現的英文排序題已經有所了解。
最後,我們將常見問題總結如下,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看看。
- 是否應該優先考慮以高分為中心的長論文?有什麼建議嗎?
A.這是一個相當困難的問題。
首先,我們認為每個考生在作答時都有自己的長項跟缺點。
有些人會先解決擅長的問題,但也有人會放置不管,先嘗試解決不會的問題。選擇哪種策略有很大程度取決於考生的個性和習慣。
相信很多人都會採取第二種方法,但如果時間不夠就會面臨壓力,大腦一片空白,反而無法解決擅長的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最好先寫長篇文章,這樣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數」這個想法只是一個方案。
先解決似乎可以很快完成的問題(例如排序)也是一個方法。
但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提前練習,嘗試在低分題和高分題的情況下累積經驗。
掌握分數之後,我們自然就會發現適合自己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展現能力。
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排序問題嗎?
A.我們無法確切知道其它200個國家是否有類似的問題。
排序在技術上指的是「詞序」。
單字的排列順序對任何國家的語言、語法都是不可或缺的,是非常普遍且重要的知識。
因此,我們可以想像,排序題應該也會出現在國外的考題中。
如果無法正確理解SVO的基本句型,解題是否會很困難?
A.除非我們記住並充分理解單字的排列順序,也就是基本句型,不然是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的。
就算碰巧答對了,隨著後面出現更難的句子,我們的理解力也無法跟上。
更不用說解決高考英語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能看懂題目。
因為這樣我們就能一輩子不用再為英文煩惱了。它是一個引導,可以幫助我們毫無壓力、甚至輕鬆的閱讀英語。
正因如此,大學的入學考試會要求最低限度的基礎知識並提供優質練習。
這跟數十萬個英文單字不同,只有像SVO這樣的基本句型。與其努力背,不如大量閱讀英語,不論內容程度為何,都會慢慢習慣。
這樣我們就會在無形中養成詞序感。
總結
大家可能在某處看過英語排序問題的技巧和簡單的解題攻略。不過,那只是所謂的臨陣磨槍而已。
排序問題的本質其實是對自已整體英語程度的考驗,為了應付它,我們需要使出混身解數。
所以,專注在解題的技巧是本末導致,會浪費我們寶貴的時間。
相反的,處理排序問題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每天穩定地提升基礎知識,例如詞彙和文法!